○本报记者 薛丹
探索形成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效益开发管理模式、实现勘探到开发“三步”并作“两步”走、快速建成20.6万吨产能稠油生产基地……
尽管成立仅有短短三年,但采油九厂江桥地区稠油开发产能运行项目经理部却在全体干部员工不懈努力下,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为了加快西斜坡薄层稠油资源经济有效动用,他们以当好大庆油田稠油“试金石”为己任,全力以赴在产量上谋跨越,在效益上求实效,直面非常规,敢于破常规,采取超常规,大胆实践勘探开发一体化,以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快稠油来94区块建产步伐,为油田稠油经济有效动用提供了“九厂方案”。项目部也先后荣获油田公司先进党组织、厂先进基层党组织、厂先进大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从无到有,将稠油之魂赋于初心。“2021年初,项目部刚完成组建时,我们不仅要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种种困难,也要面对钻建投一体化的新型运行模式、前所未有的12万吨产量压力等诸多挑战。”经理宋丽民介绍道。为了将肩上的压力变为前行的动力,他们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以一颗逐梦初心争当助力油田稠油高质量开发漫漫征途中的开拓“试金石”。
自此,项目部坚持锤炼严实作风、苦练过硬本领,建强红色网格,不断加强党建思想和生产任务的深度融合,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极践行“担当、较真、实干、攻坚、忘我”的“五种作风”,持续推进油田开发建设,为西斜坡油气田高水平开发提供保障。
此外,他们也清醒意识到油田能否实现稳定上产与油田开发系统各部门、各专业人员、各基层员工均息息相关,在牢固树立稳定上产意识,让效益开发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又与三家参建单位联合创建党建协作区,探索形成了“一区二联三共”的党建管理新模式,形成上产统一战线,凝聚上产合力。
从小到大,将稠油之魂赋于衷心。“从成立之初,我们始终扎根外围,在沼泽里抢施工,在内涝区抢投产,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敢闯敢试的锐气、持之以恒的志气,坚定不移抢产夺油。”副经理马晓光说,他们要做油田稠油高质量开发漫漫征途中的奋斗“试金石”,用实际行动擦亮着“稠油”本色。
为此,在稠油产能建设初期,项目部就组织员工徒步170多公里进行现场踏勘,确定了“先西后东、先南后北”“先低洼后平地”的产建策略,与相关单位反复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穿插施工,最大限度地推进施工进度;面对稠油投产井受窄薄河道发育、天然能量开发影响,自然递减率高的问题,他们牵头组织推进蒸汽吞吐、聚合物驱试验、冷采补能等措施进度,多系统联合挂图作战、一体化推进,抢拿措施油……
“通过三年不断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西斜坡薄层稠油开发效益建产模式,这将为后续规模效益开发提供强力支撑。”副经理巩道伟说道。
从弱到强,将稠油之魂赋于恒心。“近年来,外围特低渗透油田的产能接替严重不足、措施效益差、原油产量与成本支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打破常规,挖潜创效。”副经理周巍说,他们将持续提升项目部价值创造能力,争当油田稠油高质量开发漫漫征途中的实践“试金石”。
在组织架构上,他们通过实行扁平化管理,以“节约精干、高效顺畅、一人多岗、工作满负荷”为原则,压缩管理层级,构建“项目部+三办”的两级组织架构,实现短平快、直线型流程管理。
在商务运作上,他们坚持“聚焦市场、规律配置,透明价格、适度开放,自主经营、充分竞争”的原则,统一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构建“三立三定两探索”市场化新模式。
在生产经营上,他们创新机制,采取厂内甲乙方模式,项目部总体管控指标,委托厂内作业区管理生产运行、安全环保、油田保卫等工作,实现提质增效。
重任在肩当笃行,信心在身唯倾力。过去的成绩已经被项目部全体员工甩在身后。当前,他们已将目光望向了更远处,要用实际行动继续着打造稠油“试金石”的铮铮誓言,为油田稠油效益开发打造出“九厂样板”。